四川招商网络> 正文
第一章 形势与现状
第一节 宏观形势
一、抢占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成为全球共识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 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 穷,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面对新的历史机遇, 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实现本国经济复苏和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核心环节、强化政策 保障与引导,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产业融合应用、数字治理 完善、数字技能提升,以战略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腾飞。联合国、 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纷纷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重要 议题,通过一系列成果性文件的发布,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迎 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州应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换道 超车。
二、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战略焦点 传统制造业亟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数字 技术带来的“数字红利”,加快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世界主 要国家普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德国先后提出 《数字德国(2015)》《数字议程(2014—2017)》《数字化战略(2025)》等,旨在推进智能互联、实践工业 4.0;英国先后 颁布实施《政府数字化战略》《政府数字包容战略》《政府转型 战略(2017—2020)》等,制定数字化路线,推动政府数字化进 程;日本于 2018 年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明确将互联网 工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智能制造与融合发展。达 州作为资源型城市,以“3+3+N”现代产业集群为主导,转型发展 需求迫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重构产业体系的 关键。
三、数字经济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充 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 7.8%,数字经济已 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 年 1 月,国务院 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首次系统谋划我国数字经 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达州发展数字经济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优势、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核心之举。2022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 委等 4 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成渝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 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天府集群、重庆集群等 10 个国家数据中 心集群,“东数西算”战略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第二节 区域态势
一、四川省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川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初步 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四川省“强工业”2021 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 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落地策略,大力推动数字经 济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截 至 2021 年,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 100%通光纤、100%通 4G 网 络的“双百”目标,预计 2023 年底四川省将建成 15 万个 5G 基站, 实现全省 21 个市(州)5G 网络覆盖。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 算中心序列,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试运营,全省基本形成以成 都为核心,绵阳、德阳、雅安、宜宾、达州等地为补充的数据中 心体系。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动,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出 台《四川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构 建政务数据管理体系,积极建设以“一网三平台三体系”为核心的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四川省政务服务网已实现“综合受理、全 域覆盖、随时即办”和惠民服务数字化在线办理。产业数字化取 得积极成效,数字产业化势头强劲。着力打造以 5 大万亿级支柱 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万企上 云”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引进落地华为成都鲲鹏生态基地等一批百亿级产业数字化重点 项目,“芯屏存端软智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二、重庆市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区 重庆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 庆打造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重庆市数 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重庆市支持大 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顶层规划和细分产业 领域政策,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夯实产业要素保障,为数字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 底座不断夯实。截至 2021 年,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4.9 万个, 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已形成 1.9 万架机柜、 24 万台服务器的数据存储能力。建成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 数据专用通道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直联城市超过 32 个,省际出口带宽达 27.2T。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断跃升,平 台载体支撑效应持续释放。全市数字产业增加值近三年持续保持 17.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至 2020 年底达到 1824 亿元。实施产 业链补链行动,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建设两江数字经济 产业园、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战略平台,集聚大数据智能 化企业 7000 余家。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示 范项目成效显著。累计推动实施 2780 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 67 个智能工厂和 359 个数字化车间。打造忽米工业互联网平台 等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 7.1 万多户企业“上云”。建成 200 个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 370 余个市级农业生产智能 化示范基地。
、万达开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同心圆” 万达开三地不断加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持续深化三地数字 经济领域合作,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智慧实施 方案。2020 年 4 月,三地数字经济相关部门签订《政府数据共 享互通合作协议》,在提升数据治理协作能力、优化大数据产业 协作发展、推动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加强大数据人才交流等方 面提出合作任务和工作举措。2021 年 4 月,三地签署《万达开 网信领域协作框架协议》,共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2021 年 8 月,三地正式签署《深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数字经济 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交换、 数字治理等 10 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探索三地大数据部门协作 机制,构建万达开数字经济协同平台。建立万达开大数据部门联 席会,共建工作群加强交流协作。谋划大数据行业人才群,依托 三地科研院校人才资源,探索协同创新政校联盟,从人才、科研、 产业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举办万达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研讨 会,打造万达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交流平台。
第三节 发展基础
一、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本地禀赋奠定发展基础 达州市依托本地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优势,奠定数字经济发 展坚实基础。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数字经济 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经济产业纳入全市发展重点,设立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达州市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出台 系列指导文件,全力争创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达州 位于川东北核心区,衔接引领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作为全国公路 运输 179 个主枢纽和四川 12 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已建成 “铁、公、水、空”的综合交通网络,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常住人 口达 538.5 万人,人口数量位居四川省第三,具有丰富的人力资 源,能够全面支撑达州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开展招大引强,数字经济产业初具规模 达州积极抢抓新时代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数字经济为重要方向,坚持把招大引强放 在首要位置,不断拓展新兴产业领域。2016 年以来,紧抓深圳 等地产业转移机遇,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陆续引进兆纪 光电、心里程、东旭集团等龙头企业,维奇光电等本地企业逐步 发展壮大。截至 2021 年底,拥有数字经济规上企业 138 家,2021 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 157.18 亿元,增速 43.5%。此外, 达州大力发展智慧泛呼叫,培育志向科技等本地企业,建成呼叫 坐席 1000 余个。电子商务稳步发展,2021 年,达州网络交易额 实现 195.74 亿元,同比增长 21.21%,网商共计 37550 家。
三、数字转型需求旺盛,多元行业应用场景丰富 全市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强度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丰 富。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扩展,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城市生 活,数字应用场景加速开放,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农业、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已成为当前达州各部门需求热点。 企业数字化市场空间持续释放,当前超过 1/2 企业希望利用线上 平台、数字工厂等数字化工具进行转型升级,超过 1/4 企业每年 数字化建设预计投入超 100 万元。此外,目前仍有大量企业尚未 开展数字化建设,长期来看达州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潜力巨大。
四、数据资源加速汇聚,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活力 达州加快推进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数据资源初具规模。 建设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开放 平台,积极对接各部门进行数据收集共享。截至目前,已汇聚 7 个县(市、区)、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和 73 个市级部 门 14 亿条数据,数据共享开放整体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积 极谋划“全域全量”数据大会战,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探索“数 字特区”,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赋能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经 济发展。
五、产业载体初具雏形,产业集聚支撑效应初显 达州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已建成达州高新区、达州 东部经开区等 9 个工业园区,猪八戒网川东总部园区、达川区电 商公共服务中心集聚区等 3 个服务业产业园区;建成开江县稻渔 现代农业园区、万源市茶叶现代农业园区等 108 个县级以上现代 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显。依托达州高新区、大 竹经开区等园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聚力建设达州数字经济产业 园、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将其作为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主要载体,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六、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数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 和培育,数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出台《关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 心实施人才新政的十条措施(试行)》等政策,大力实施“百千 万·达人计划”“智联·达人计划”“达州英才”集聚工程等,为数字经 济产业发展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拥有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 技术学院等 27 所中高职院校,在校生共 5.83 万人,数字经济相 关专业在校生约 3000 人。四川文理学院已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专业,将为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七、产业政策不断完善,积极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出台《达州市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专 项政策,在产业、人才、创新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出台数字经 济产业专项支持政策,从企业招引、落地、培育、转型示范等方 面,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完善线上、线下政 务服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达办”“12345”等线上政 务服务平台事项办结率不断提高、办件覆盖率持续增加,“一件 事一次办”“零材料提交”“跨域办理”等线下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 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第四节 问题与挑战 总体来看,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字经济规模较小。截至 2021 年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 157.18 亿元,网络交易额 195.74 亿元,达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与省内其他先进市尚存 在一定差距。二是产业主体数量偏少。全市规上数字经济企业 138 家,其中营业收入 5 亿元以上 8 家、1 亿元以上 33 家,整体 来看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引领性不足。三是转型支 撑能力亟待提升。达州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企业数字化升级需 求旺盛,以数据中心为底座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急需加快建设, 以场景数字化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服务商还需要加强补充。四 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达州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 善,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在引才、育才、留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五是政策体系尚需健全。达州正在 加快形成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但尚缺乏顶层设计、细分产业 专项支持政策及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发展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有关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相关部署,围绕市委 “157”总体部署,实施数字达州行动计划,按照“12335”的思路, 以加快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为 1 个总体目标,以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 2 大发展理念,以数字要素驱动、数 字产品制造、数字化效率提升 3 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构建以 达州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一区一廊一环” 3 大产业功能区,实 施招商引资聚力、联合创新赋能、数字人才强基、数字品牌塑造、 数字基建支撑 5 大重点工程,全面推动达州数字经济产业跨越式 发展,争取当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东北地区数字经 济产业发展领头羊,将达州打造成为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 范区成果展示新窗口、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化发展新一轮 首选地、国家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融合发展样板间。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数据赋能,创新发展 坚持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探索,充分利用达州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据赋能传统应用场景为引擎,激发数据作为第五生产 要素的乘数效应,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产业各领域 的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一批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重塑达州 经济发展核心动能。
二、场景共享,开放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度挖掘整合达 州各领域数字场景应用需求,以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全 面开放数字场景应用市场,积极链接各类数字化服务资源,构建 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新机制,推动达州形成全 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市县联动,统筹发展 坚持全市数字经济产业统筹规划、协同发展,重点根据各县 (市、区,含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下同)资源禀赋做 好整体顶层设计,强化在市县层面数字应用场景和数字产品制造 联动发展,充分调动各县(市、区)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性,促进 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数字化发展协同高效,最优化破解达州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挑战难题。
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放在 首位,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坚决发展低耗 能、环保型、高价值数字经济产业。
第三节 战略定位
一、国家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融合发展样板间 积极探索数据要素的乘数效益,推动场景与数据双向赋能, 实现存量与增量产业的螺旋式融合发展,打造国家数字经济新旧 动能转换融合发展样板间。
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化发展新一轮首选地 以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以做好做 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要素为根本,全力构建更具吸引力 的产业政策、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打造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产业 聚集化发展新一轮首选地。
三、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成果展示新窗口 发挥好达州数字场景丰富优势,以数字达州建设为突破口, 以更加开放共享的态度,共建一批数字场景试点和重大项目,打 造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成果展示新窗口。
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产业 发展领头羊 充分释放达州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围绕数字经济 三大产业集群,当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东北地区数 字经济产业发展领头羊。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力争到 2025 年,初步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核心 产业发展体系,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数字经济发展 底座更加完善,达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力争创我国西 南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名城。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500 亿元。到 2025 年,全市数 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翻两番超 500 亿元,有力推动全市 GDP 规 模总量增长。 建成九大数字经济产业重要聚集区。到 2025 年,以达州高 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以及 7 个县(市、区)重点 产业园区为协同联动区的 9 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建成运 营,成功引入一批国内外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聚集 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专业人才等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和资源, 初步形成产业链条比较完备的三大产业集群。 创新上百个数字应用场景。到 2025 年,达州“数字特区”基 本建成,以达州场景联合创新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创新 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经济研究院和数字技术成果转 化基地六大高能级平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完善,聚集一批以 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研发机构,以“城市大脑”建设 为突破口,深度探索推进数字农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 教育、数字政府等应用场景融合创新,加快培育达州传统产业发 展新动能,数字应用场景创新数量突破 100 个,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超过 30 个。 聚集超千家数字经济企业。到 2025 年,数字经济企业超千 家,在大数据、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智能车载、数字农业、数字呼叫、智慧能源等领域,培育聚集超百家创新能力 强、发展潜力大的数字经济企业,助力达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 速发展。 吸引超万名数字经济从业人员。到 2025 年,通过人才优先 战略,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引进行动,积极开展大数据、数字 农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人才培育工作,健全数 字经济智力输入机制,构建数字经济人才绿色通道,打好数字经 济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全力构建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良 好就业环境,力争吸引上万名数字经济从业人员。 创新 N 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到 2025 年,形成在全国 初具影响力的 “达州模式”。要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作为全新课 题进行创新性探索,鼓励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智库单位以 及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等创新资源,全面开展组织机制、政务服务、 产学研合作、招商引资等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制创新工作。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底座环境更加完善。到 2025 年,逐步实 现达州主城区 5G 和物联感知体系的全覆盖,以及全市范围互联 网协议第六版(IPv6)全覆盖。达州“城市大脑”及“1+3”产业大 脑体系成熟运营并形成达州方案向外输出,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力,“数字达州”成为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要窗口。达州数字 经济产业发展指数、万达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大会及数字经济专 题新媒体账号成为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要支撑,成功构建达 州“数字品牌”。
第五节 发展阶段
一、产业基础夯实阶段(2022—2023 年) 到 2023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翻一番达到 250 亿 元,有效推动全市 GDP 规模总量增长,全生命周期招商引资体 系基本建成;持续支持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补链和大数 据、数字呼叫、传感器、智能车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产业 的建链工作,三大产业集群企业招商工作有序开展;达州数字经 济产业园基本建成,汇聚 50 家以上数字经济大型企业,完成场 景联合创新六大平台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体制初步成型,数据 与场景的双向赋能效应释放明显,初步建成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示 范试点,累计带动 800 家以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形成一批大 数据、数字呼叫、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智能车载、 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建达州 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跃升阶段(2023—2025 年) 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翻两番超 500 亿元, 全生命周期招商引资体系有力支撑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产业的 强链和大数据、传感器、智能车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产业 的补链工作,汇聚 100 家以上数字经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三大 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初具规模,数字场景创新成为达州经济增 长新动能,数据要素市场化体制成熟运行,数据要素叠加乘数效 应明显,累计带动 1000 家以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达州数字要素驱动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两大产业 集群的核心聚集区,达州高新区成为达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第六节 空间布局
一、达州市整体布局 依托达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有空间格局与区域特色,构建 “一区一廊一环”的达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布局,促进数字经 济产业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协同发展,由点及面、以强带弱、协同 共进,形成“核心承载区引领、一廊辐射、一环联动”的空间格局。 图 1 达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区”即将达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引领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 展的核心承载区。重点发展大数据、数字呼叫两大数字要素驱动产业,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智能车载、传感器四大数字产品 制造产业,数字政府、智能制造等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 “一廊”即将大竹县、开江县、渠县、达川区和达州东部经开 区打造成为支撑能力强,配套体系全的达州数字产品制造产业发 展支撑走廊。重点发展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智能车载、传感 器四大数字产品制造产业。 “一环”即将两区四县一市以及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 打造成为分工合作、互动发展的达州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发展联 动环。依托在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的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数 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教育。
二、达州高新区布局 达州高新区以“一极两地四区”全力打造核心承载区。
第三章 全力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构筑 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第一节 重点发展数字要素驱动产业集群
一、产业发展重点
(一)大数据产业。 重点发展数据存储、数据标注,着力发展大数据治理、分析、 可视化、安全、交易等其他数据服务。通过聚合加工治理释放数 据价值,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质量,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存储 方面,重点发展面向政府、企业的数据存储、管理、备份、云计 算等服务,引入海量科技、同有飞骥等行业龙头企业,强化本地 数据存储效能。数据标注方面,重点发展面向工业生产、智慧能 源、智慧农业、铁路物流等领域的图像、语音、文本数据标注服 务,招引标贝科技、云测信息、数据堂等龙头企业在达落地数据 标注基地。其他数据服务方面,着力引进大数据治理、分析、可 视化、安全、交易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行数据相关技术、模式 及机制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应用,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数 据要素市场建设。 重点发展政务、农业、工业、医疗、能源、教育、零售、文 旅、物流大数据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加强行业 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供需撮合服务,推动大数据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传统行业企业高效精准供需匹配。举办特色行业的供需 对接活动,邀请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传统产业领域企业 参会洽谈,切实推动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举办面向重点行业的 大数据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介会,推动达州大数据行业应用市场 拓展。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聚焦能源工业、新材料、农产 品加工以及教育、医疗等本地数据量丰富、应用前景广阔的大数 据融合应用场景,招引荣联科技、美林数据、数之联科技、晶赞 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组织开展试 点示范评选、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不断扩大数据融 合应用影响力。 强化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探索构 建数据要素市场。产业基础设施方面,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底座, 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通 信基础设施全域化覆盖建设,构建数据传输通畅渠道,推动基于 窄带物联网(NB-IoT)在城市基础设施、各行业领域中的部署 应用,加强数据采集;加快建设川东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全 力推进达州市云计算中心、川东灾备中心、川东呼叫中心等新型 基础建设,依托大数据中心加快汇聚、共享数据资源,以城市大 脑为基础实现城市信息融合互通、业务协调。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建设方面,制定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采集标准、管理规 范和开放共享机制,实现达州市基础信息数据(包括人口数据、 法人信息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非涉密政务 数据(政府、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社会公共服务数 据(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单位数据(重点企业、行业协会、 社会组织等数据)安全汇聚与流通;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探索构 建数据交易规则、开展数据确权及定价试验,健全数据要素市场 监管设计,构建合理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式和体系,营造安全 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提升数据要素在市场 配置中的价值。
(二)数字呼叫产业。 重点发展呼叫中心平台、行业应用。加快推动智慧泛呼叫中 心建设,打造近期覆盖达州、中期覆盖川渝、远期覆盖西部的泛 呼叫服务中心;积极对接金融、政务、通信等呼叫外包服务需求 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入呼叫外包服务订单,做大做实做强智 慧泛呼叫中心;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在智慧泛呼 叫中心的应用,打造数字呼叫服务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与阶段
(一)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将达州打造成为川东北地区的数字要素驱动服 务产业基地。引进数字要素驱动产业龙头企业 8 家,引培中小型 企业 13 家,数字要素驱动产业总产值达到 15 亿元,带动就业人 数 2000 人。 到 2025 年,将达州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数字要素驱动产业 示范高地。引进数字要素驱动产业龙头企业 24 家,引培中小企业 33 家,数字要素驱动产业总产值达到 25 亿元,累计带动就业 人数 2500 人。
(二)发展阶段。 支撑体系打造阶段(2022—2023 年):建设完善川东大数 据中心、5G、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大数据专业产业园; 制定数据要素资源标准与管理机制,初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 系,推动数据汇聚、开放、共享;加大数字要素驱动龙头企业和 重点项目招引;开展数据融合应用试点。 跨越融合发展阶段(2024—2025 年):持续深化工业、教 育、能源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依托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着力 招引、培育一批数字要素驱动龙头企业,提升数据服务水平;探 索制定数据定价、评估、交易等规则机制,完善构建数据要素市 场体系;打造数字要素驱动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 转化。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基础,围绕数字要素驱动细分领域发展特点, 以“1 个核心区” “3 个主导区” “多个应用点”构建“1+3+N”数字要 素驱动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市数字要素驱动产业有序推 进、协同发展。 1 个核心区:以达州高新区为核心,布局数字要素驱动企业, 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初期主要引入数字呼叫和数据采集、存储、 标注企业,后期依托产业基础引入数据治理、分析、可视化、安全等技术密集型企业。重点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探索和数据 产品研发应用,以“核”为中心辐射全市。 3 个主导区:将大竹经开区、通川经开区、达川百马产业新 区作为数字要素驱动产业发展主导区,其中大竹县依托大竹数字 经济产业园、华为城市大脑和农业、电商为基础,重点发展农业、 物流、零售大数据;通川经开区依托本地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 零售大数据;达川区依托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及已有产业为基础, 重点发展物流、零售、医疗大数据。 多个应用点:其他各县(市、区)基于自身产业优势,发展 相应行业数字化融合应用。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集群
一、培育发展光电显示产业
(一)发展重点。 聚焦组装零件、原材料环节,着重发展背光模组、导光板、 光学薄膜、背光源、电路板、被动元件和玻璃基板,着力发展湿 电子材料、特殊气体、有机材料。充分发挥东旭集团、兆纪光电、 维奇光电等龙头企业在光电显示产业链上的吸引作用,大力招引 南玻集团、聚飞光电、激智科技、翰博高新等龙头企业,出台光 电显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给予厂房建设、设备购买等资金补贴 支持,提供专项地价优惠,针对性提供用电、用水、用气等运营 成本补贴。提供信贷支持,降低企业初期投资风险和资金压力,对于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具体商议,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 注册登记、建设手续、设备运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打包服务。开 通达州—成都、达州—重庆、达州—绵阳等城市物流专线,对接 川渝地区面板产线多、上游产品需求量大的城市,提高产品物流 供应能力。建设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光电显示产业 链内企业对接活动,开拓上游产品供货渠道。鼓励企业开展联合 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攻关。 重点发展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制造。依托本地产业上游 集聚优势,加强与省内外上下游企业信息沟通、供需合作,完善 上游产品配套效能、拓宽下游硬件终端市场,构建较为完整的“材 料—面板—模组—整机”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 招引龙腾光电、华映科技、惠科股份等光电显示面板龙头企业, 重点建设高世代 LCD 面板制造产线项目,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支 持力度,提高重点项目服务效率。
(二)发展目标及阶段。 1.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将达州打造成为省内光电显示配套产业集聚区。 引进光电显示企业 8 家,其中龙头企业 6 家、中小型配套企业 2 家,光电显示产业总产值达到 60 亿元,带动就业 2500 人。 到 2025 年,将达州打造成为省内初具规模的光电显示产业 集聚区。引进光电显示企业 12 家,其中龙头企业 7 家、中小型 配套企业 5 家,光电显示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 亿元,累计带动就业 4000 人。 2.发展阶段 产业链建链阶段(2022—2023 年):推进东旭集团一期、 兆纪光电二期项目等如期完成建设,完善上游产业链,进行产业 链招商,出台光电显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制定光电显示产业发 展服务流程机制;建设物流专线、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组建 光电显示产业联盟。 产业链提升阶段(2024—2025 年):积极对接产能扩张、 产能转移需求的企业,持续招引重大项目,大力招引光电显示面 板龙头企业落地达州建设面板产线,成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中 心,进行光电显示领域关键技术研究,自主研发攻克核心关键技 术,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产业基础与产能优势,围绕光电显示产业强 链、补链,以“1 个极核”“2 个重点区”“多个协同区”构建“1+2+N” 光电显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市光电显示产业聚力提升, 高速发展。 1 个极核:达州高新区打造达州光电显示产业整装基地、技 术创新中心,集聚光电显示背光模组、面板整装企业,打造光电 显示技术合作创新中心。 2 个重点区:开江县依托东旭集团重大项目,布局玻璃基板 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大竹县依托维奇光电,集聚光学薄膜上下游配套企业。 多个协同区:其他各县(市、区)依托本地基础,开展光电 显示重点项目自主招商工作。
二、加快壮大电子元器件产业
(一)产业发展重点。 紧抓被动元件行业景气上行发展机遇,按照“龙头带动、产 业集聚”的思路,重点发展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薄膜电 容、铝电容、电感器等产品。 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绘制招商图谱,聚焦珠三角、长三角等 重点区域,围绕 MLCC、薄膜电容、铝电容、电感等领域,重点 招引风华高科、宇阳科技、微容电子、江海股份等企业。开展驻 点招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协会商会建立联系,定期举办招商 推介会。 加强产业要素支撑。高标准建设被动元件产业园,打造一批 标准厂房,完善食宿娱乐等配套服务,缩短项目落地周期,提高 招商引资成功率,打造被动元件产业集聚区。在已开通的电子信 息产品物流专线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拓展物流专线,节约物 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产业招商、营商环境。 支持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引进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 展片式化、集成化等高端产品,引导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联 合创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层次平台,集聚一批创新人才。 依托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发展目标和阶段。 1.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通过招商引资、大项目带动,推动产业扩大规 模,初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招引 20 家大型被动元件制造 企业、20 家中小型配套企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 亿元,带动 就业 5000 人。 到 2025 年,打造西南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被动元件产业 集群。落地大型企业 30 家、中小型企业 40 家,自主研发和引进 消化吸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 200 亿元,累计带 动就业 8000 人。 2.实施阶段 产业集聚阶段(2022—2023 年):绘制招商图谱,开展长 三角、珠三角等驻点招商,定期举办招商推介会等活动;高标准 建设被动元件产业园,打造标准厂房;在已开通的电子信息产品 物流专线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拓展物流专线;加大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支持力度。 产业升级阶段(2024—2025 年):持续招引龙头企业,带 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高端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布 局高端产品;支持引进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导龙头企业、 高校院所开展联合创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层次平台,集 聚一批创新人才。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强链、补链,以“1 个核心”“4 个重点”构建“1+4”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市电子 元器件产业以强带弱、高速发展。 1 个核心:以达州高新区为电子元器件发展核心,依托曦鸿 电子等企业为基础,布局 MLCC、薄膜电容、铝电容等高端被动 元器件制造,以及相关配套产品。 4 个重点:以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为电子元器件 发展重点区域,主要布局各类电感制造以及相关配套产品。
三、着力发展智能车载产业
(一)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智能车载产品制造。围绕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智能后视镜、智能行车记录仪、平 视显示器(HUD)、车载空气净化器等领域,积极对接德赛西 威、均胜电子、华阳集团等龙头企业。出台智能车载产业专项政 策,鼓励智能车载企业融入整车厂核心供应链,对于首次与整车 厂配套的给予资金奖励。定期组织汽车产链对接活动,组织本地 智能车载企业赴成都、重庆等地整车企业考察对接,明确整车企 业技术、生产、市场、质检标准等配套需求。打造智能车载产业 园,建设达州—重庆、达州—成都等智能车载物流专线,提高配 套效率。 延伸发展上游零部件。积极对接移远通信、广和通、高新兴、日海智能、天马微电子、长信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车载通信模 组、显示屏等上游零部件。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本地 T-Box、 OBD、智能后视镜等企业配套合作,强化本地产业链整零协同创 新与合作。加快推动兆纪光电、东旭集团等已有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企业向显示屏等零部件产品延伸。依托智能车载终端企业, 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聚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进一步 完善产业生态。
(二)发展目标和阶段。 1.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初步打造智能车载产业发展集聚区。招引 3 家 智能车载大型企业、5 家中小型配套企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0 亿元,带动就业 400 人。 到 2025 年,打造川渝地区智能车载配套高地。落地智能车 载大型企业 5 家以上,培育 10 家中小企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30 亿元,累计带动就业 1000 人。 2.实施阶段 产业链建链阶段(2022—2023 年):出台智能车载产业支 持政策;积极对接国内外汽车一级供应企业,开展 T-Box、OBD 等项目招引工作;加快推动兆纪光电、东旭集团等重大项目建设, 并向显示屏、车载显示等下游延伸;打造智能车载产业园。 产业链强链阶段(2024—2025 年):持续开展建链、延链, 发展产业链高价值环节;定期组织汽车产链对接活动;打造达州—重庆、达州—成都等智能车载物流专线;开展校企联合、产教 融合人才培养。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龙头产业与载体基础,充分利用川渝合作优 势,围绕产业建链、强链,构建以达州高新区、开江县、大竹县 为主的智能车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按照同构互补推动全智能车 载产业协同发展。 达州高新区: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车载显示、通 信模块、T-Box、OBD 等核心产品。 开江县:依托经开区现有载体基础,重点发展车载显示屏、 智能后视镜、HUD 等产品。 大竹县:依托大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车载空气净 化器、智能行车记录仪等产品。
四、推动发展传感器产业
(一)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依托达州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及 重点规划产业方向,重点聚焦汽车电子传感器、消费电子传感器、 工业电子传感器,围绕传感器高端制造、元器件生产制造环节开 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引目标方面,高端制造聚焦汽车电子、消费 电子、工业电子领域,重点招引华润微、闻泰科技、合力泰、博 杰股份等企业;元器件聚焦水温传感器、空气流传感器、温度传 感器、距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重点招引大华股份、歌尔股份等光敏元件、力敏元件、热敏元件等弹性敏感元 件制造企业。招引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大数据招商、驻点招商、 产业链招商。大数据招商引进产业数据服务专业供应商,以地域 指标、潜力指标、产品指标、创新指标等构建招商指标体系,搭 建招商项目评价模型,筛选有吸引力、发展潜力的招商标的;驻 点招商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立传感器招商小 组,积极对接当地产业协会、联盟等机构,开展招商工作;产业 链招商紧跟达州传感器产业发展进程,聚焦产业链重点发展、缺 失环节,开展强链补链招商工作。 加快打造产业发展载体。依托达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 重点聚焦传感器技术研发和研磨、光刻、封测等高端零部件制造 环节,打造集技术研发、高端零部件生产、产品实验、传感器中 小企业孵化于一体的达州市级传感器产业园。依托大竹县数字经 济产业园,聚焦传感器敏感元件等上游材料,打造传感器元器件 生产聚集区。鼓励各县(市、区)在各园区内建设一批符合传感 器生产制造条件的标准厂房,构建传感器产业生产制造支撑基 础。 搭建产业发展创新平台。依托达州市级传感器产业园建设, 搭建集达州市传感器研发中心、传感器产品试验基地、传感器中 小企业孵化中心等于一体的达州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集 聚全市传感器产业创新要素,打造传感器产业科创极核。依托四 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积极对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成渝高校,联合打造传感器产业实训 基地,强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构建产业人才基础培训平台。 鼓励开展专精产品研发。依托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 院、玄武岩纤维研究院,充分利用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优势 和达州玄武岩纤维产能、研发优势,聚焦玄武岩纤维传感器封测、 敏感元件,开展本土传感器专精产品研发,打造达州传感器品牌 产品。传感器制造封测方面,重点聚焦耐腐蚀性能、绝热隔音性 能,围绕封测环节,开展适合传感器的封装外壳研发;敏感元件 方面,重点聚焦拉伸强度、耐久性,鼓励开展本土力敏弹性元件 研发。
(二)发展目标和阶段。 1.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达州市传感器产业链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传感 器生产制造企业聚集态势。引进传感器企业 8 家,其中大型企业 1 家、中小型企业 7 家,产值规模突破 10 亿元,带动就业人数 500 人。 到 2025 年,达州市传感器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产业链基本 完备,与其他数字经济产业形成联动发展,实现可支撑数字经济 应用场景建设本地产品供给。引进传感器企业 19 家,其中大型 企业 4 家、中小型企业 15 家,产值规模突破 50 亿元,带动就业 人数 2000 人。优先引进支撑“城市大脑”感知网、感知元部件生 产(运营)企业入驻。2.发展阶段 产业链建设阶段(2022—2023 年):建设达州市级传感器 产业园、传感器元器件生产聚集区和一批标准厂房;构建传感器 产品招商指标体系,加快开展传感器产业招商;围绕传感器产业 发展,制定传感器产业专项政策。 产业链提升阶段(2024—2025 年):立足达州传感器产业 发展阶段,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接产业资源,定期发布传 感器产业机会清单;招引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产业人才资源库, 开展创新人才、队伍招引;探索专精产品,着力实施玄武岩纤维 传感器研发工作。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园区,以“1 个高端零部件生产制造支撑极” “1 个元器件生产聚集区” “N 个标准厂房”构建“1+1+N”传感器产业 发展空间格局,共同支撑传感器产业发展,高效推进达州数字经 济产业协同发展。 1 个传感器产业创新研发高地、传感器高端零部件生产制造 支撑级:依托达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达州市级传感器产业 园,发挥传感器产业引领作用,围绕汽车电子传感器、消费电子 传感器、工业电子传感器等领域,开展传感器高端制造、技术研 发、产品实验、传感器中小企业孵化等。 1 个传感器元器件生产聚集区:依托大竹县数字经济产业 园,打造传感器元器件生产聚集区,围绕汽车电子传感器、消费电子传感器、工业电子传感器等领域,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等零 部件、产品生产制造。 N 个传感器生产制造标准厂房:其他县(市、区)依托本地 基础,围绕汽车电子传感器、消费电子传感器、工业电子传感器 等领域,积极开展传感器重点项目自主招商工作,配套建设符合 传感器生产制造的标准厂房。
第三节 培育发展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集群
一、产业发展重点 坚持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硬件设备两手抓,一方面,以城市大 脑、产业大脑等为基础,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数字 应用场景建设,另一方面,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强化硬件设备保 障。
(一)数字农业产业。 以建设全市数字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依托达州市 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以农业物联网、农 业大数据、农业智慧系统、智能农机装备、农村电商为主要方向, 深化开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打造秦巴地区和万达开川渝统 筹发展示范区数字农业样板基地。农业智慧系统重点建设农业大 数据系统、农产品追溯体系、智能种植、智能养殖、智能加工、 智慧休闲农业等;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引进新一代智慧农业种养机 械,建设区域农机共享平台;农村电商以通川区为主试点区,谋划建设农产品电商共享云仓,提供统仓统配、农产品初加工、电 商化包装、一件代发、网销渠道对接、产品展示、直播带货等一 体化综合服务,联合本地主播,共同宣传销售通川土货。
(二)智慧教育产业。 依托心里程等龙头企业,聚焦智慧校园、智能教学设备,以 渠县作为主试点区,加快智慧教育试点示范打造,大力开展智慧 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智慧校园重点建 设校园管理系统、舆情监管系统、智能安防设备;智能教学设备 重点聚焦智慧教室,围绕校园泛多媒体建设,布局智能投影仪、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设备,探索构建虚拟现实技术(VR)教育 场景,实现“多媒体到教室”。
(三)智能制造产业。 依托川环科技等龙头企业和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等创新载体,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转型,重点聚 焦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领域,以达州东部经开区作为主试点区,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工业互联网方面,全面建设达 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上云工作,实现全 域监管、产业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标签、传感器应用,提高生产 安全保障;智慧工厂方面,强化与四川大学校地合作,与高校、 企业合力探索设计智慧工厂管理系统、3D 打印等场景,提高制 造业生产效率。
(四)数字政府产业。 依托城市大脑建设,重点聚焦政务管理平台、行业数据治理 应用,以达州高新区作为主试点区,加快数字政府试点示范打造。 搭建覆盖全市各级、各行业的政府信息化平台系统,提供统一政 务服务管理出入口,打破部门间、部门内数据壁垒,汇聚产业、 事业统计数据资源,形成城市数字底座;行业数据治理聚焦数据 分析、大数据应用领域,以数据探寻城市发展难点,精准梳理智 慧城市应用场景,助力全市数字经济跨越发展。
(五)智慧能源产业。 围绕瓮福集团、达钢集团等高产能、高耗能制造企业,加快 打造智慧能源体系,重点聚焦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行业层面解决 方案,以宣汉县作为主试点区,加快智慧能源场景试点示范打造。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方面,重点发展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及 能源监测、智能管理平台;行业层面解决方案利用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点聚焦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发展智慧电 力解决方案、天然气智慧管网等。
二、发展目标和阶段
(一)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达州市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完成首期试点示范 打造,初步树立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标杆。建成达州城市大脑, 打造 20 个数字应用试点场景,其中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能 制造、智慧能源各主试点区各完成 3 个试点打造、其他县(市、 区)各完成 1 个试点打造,引进数字效率提升产业企业 52 家,其中大型企业 6 家、中型企业 13 家、小型企业 33 家,整体产值 突破 15 亿元,带动就业人数 1000 人。 到 2025 年,达州市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逐步推广试点示范 打造,全市产业数字应用进入高速建设期。各县(市、区)选取 1 个主导产业完成产业大脑建设,打造 100 个数字应用试点场景, 其中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各主试点区各完 成 15 个试点打造、其他县(市、区)各完成 5 个试点打造,引 进数字效率提升产业企业 217 家,其中大型企业 19 家、中型企 业 61 家、小型企业 137 家,整体产值突破 19 亿元,带动就业人 数 3500 人。
(二)发展阶段。 试点打造阶段(2022—2023 年):建设达州市城市大脑。 建立数字应用场景库,围绕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发展针对性制定 《达州市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支持措施》,实施场景招商,打造数 字应用场景。 全面推广阶段(2024—2025 年):各县(市、区)建设产 业大脑;数字应用场景全面推广,持续实施场景建设。定期发布 达州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机会清单,实施产品招商;针对数字应 用人才、管理干部开展数字技能、意识提升培训工作。
三、空间布局 依托达州现有产业基础与区域特色,围绕数字化效率提升产 业各细分领域示范试点打造,构建“1 核引领、5 主带动、35 辅 支撑”的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市数字 化效率提升产业发展由点及面、以强带弱、协同推进。 1 核引领:以达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 发展极核,依托城市大脑建设,统筹布局、规划、发展达州市数 字化效率提升产业。 5 主带动:以通川区打造数字农业主试点区、以渠县打造智 慧教育主试点区、以宣汉县打造智慧能源主试点区、以达州东部 经开区打造智能制造主试点区、以达州高新区打造数字政府主试点 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在全市层面率先开展数字化效率提升 产业细分领域试点示范打造,带动全市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发展。 35 辅支撑:以通川区作为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能制造、 数字政府辅试点区,以达川区作为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慧能 源、智能制造、数字政府辅试点区,以达州高新区作为数字农业、 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能制造辅试点区,以万源市作为数字农 业、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政府辅试点区,以宣 汉县作为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数字政府辅试点区, 以开江县作为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数字政府辅试点 区,以渠县作为数字农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政府辅试 点区,以大竹县作为数字农业、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能制造、 数字政府辅试点区,形成共计 35 个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辅试点 区,依托本地禀赋、招引情况,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与主试点区 形成差异化发展,支撑全市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发展。
第四章 着力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开创 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第一节 招商引资聚力工程
一、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聚焦 3 大产业集群、11 个重点产业 方向开展深度剖析梳理,每个产业绘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空间 布局图、产业发展路径图、产业招商名录表“三图一表”。建立“链 长制”工作推进体系,严格按照“一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挂牌、 一个园区挂点”三级联动模式,统筹资源要素,协力推进产业链 发展。到 2023 年,完成大数据、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 3 大产 业“链长制”建设及“三图一表”绘制;到 2025 年,完成 11 个重点 产业“链长制”建设及“三图一表”绘制。 加快推进招商大数据平台建设。引进知名大数据服务企业, 建设招商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一张网、一体化、 一盘棋”。围绕项目储备、对接洽谈、项目评估、规划选址、呈 报审批、项目签约、项目管理等招商引资全流程,高效采集、有 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与企业数据,实现招商引资的科学决 策和智能管理。到 2023 年完成招商大数据平台建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举办招商推介会,依托全国各类数 字经济峰会、论坛、赛事活动,不断推介达州数字经济发展动态。 实施“达商回归”计划,充分借力有商圈、有能力、善协调的达州籍企业家,在各类企业座谈会上宣传达州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环 境与优惠政策,广泛号召达州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到 2025 年,年均 引进达州籍企业 10 家,每年举办招商会超过 10 场。 探索设立达州虚拟产业园区及平台。利用达州丰富数字场景 及优惠政策,探索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汇聚数字 经济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构建数字供应链,推动订单、产能、渠 道等资源线上对接,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全流程资源的实时监 测、统一调度。到 2023 年完成达州虚拟产业园及平台建设;到 2025 年聚集超 1000 家数字经济企业。
来源:招商网络
中国(达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2023-12-08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的七条措施》的通知
2021-04-29达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规定
2021-01-06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厂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0-12-3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
2017-12-22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达州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2017-10-26关于开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
20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