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时期“转企升规”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21〕9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做好“十四五”时期“个转企、小升规”(以下简称“转企升规”)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围绕确保全面完成省上下达各项“转企升规”工作目标安排工作,对应省上由各行业部门具体下达分年度
“转企升规”工作任务至各区县、园区。到2025年末,全市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00户左右,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0户左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650户左右、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200户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0户左右、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0户左右;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按省上下达任务数完成;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及时转型为企业。力争前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五年任务数的60%以上,资质以上建筑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五年任务数的70%以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完成五年任务数的80%以上,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按省上下达任务数完成,其中“大个体”户应转尽转,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二、工作举措
(一)建立重点培育库。充分利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优化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和应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托基本单位名录库,分级确定“转企升规”培育对象,建立重点培育库,全面掌握本行业成长性好、生产经营正常、发展潜力较大、市外注册市内经营而未入库企业、企业分公司但有条件转为独立核算企业、企业化经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生产经营等情况,加强对重点培育库企业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强化动态跟踪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及时规范申报入统。将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和税务部门核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作为“个转企”重点培育对象并支持转型为企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酒业发展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二)强化财税政策扶持。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工业、科技、服务业等相关领域存量和增量资金,专项用于激励各区县出台政策支持“转企升规”工作。加强“转企升规”财金互动政策支持,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完善财政融资风险政策体系,用好用活“服保贷”“园保贷”“科创贷”“政采贷”政策,研究制定“制惠贷”融资增信分险产品,不断拓展“转企升规”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依规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金融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开发“转企升规”专项金融产品。推广专项金融顾问服务,强化融资担保服务,用好用活各类金融信贷产品。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小微企业差异化监管政策,为重点培育企业和首次“转企升规”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服务。(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会展局、市税务局、人行泸州中支、泸州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重点培育企业和新“转企升规”企业生产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基本要素保障,引导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多措并举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新“转企升规”企业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租用标准工业厂房的,可优先安排并对租金给予一定优惠;有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积极帮助企业依法完善土地使用手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用好用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补助政策。加强对准备升规的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培育,支持高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市内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聚集创新资源,将在孵企业孵化培育为规模以上企业。鼓励科技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挖掘优质企业作为孵化培育对象。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用好银行和科技企业战略合作资源,加强在信贷资金风险池建立、科技企业培育、专家共享等方面合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推动高端检测设备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市科技和人才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转企升规”一次办,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应用,再造业务流程,符合条件的通过变更程序办理营业执照及行政许可证件,实现“一窗受理、一张表单、一并审批、一证准营”。采取智力引进和人才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重点培育企业和新“转企升规”企业就业,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长效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转企升规”企业组织开展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会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小升规”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加强“个转企”工作,抓好统筹调度、指导推动,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分年度、分产业和重点行业制定下达目标任务。各区县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要落实主体责任和主抓责任,分别建立由政府、管委会领导牵头负责的实施机制,坚持“升规、稳规”并重,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落实落细“转企升规”各项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会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科技和人才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认识“转企升规”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增强工作责任感、主动性、预见性,为全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力,加强“转企升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便民措施的宣传引导,畅通答疑纾困解难渠道。加强“转企升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宣传推广,培养挖掘优秀企业家和领军人才,树立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转企升规”企业的获得感、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督促考核。“转企升规”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会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牵头督促本行业“小升规”“个转企”工作,按季度通报“转企升规”工作进展情况,对成效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市统计局加强“转企升规”企业的运行监测、数据核实、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强化市场监控和风险防范。依法对新“转企升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会展局、市委目标绩效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人才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