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号)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22〕126号)精神,加快推进中国(达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达州综试区)建设,促进达州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省委赋予达州的“三大定位”,立足达州交通枢纽、消费人群、产业集群优势,放大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叠加政策效应,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新模式,释放产业转型新动能,构建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将达州综试区建成立足达州、辐射周边、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探索形成跨境电商健康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二)特色定位。
1.聚焦“物流枢纽+跨境电商”定位。依托达州物流节点及海陆空联运的物流优势,将综试区发展融入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建设进程,加快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海外仓、开放口岸和国际国内班列建设,打造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区域分拨中心。
2.聚焦“消费中心+跨境电商”定位。发挥达州“人气大市”和“消费强市”优势,将综试区建设融入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培育零售新模式,汇聚跨境商品消费人气,打造跨境电商国际商品区域消费中心。
3.聚焦“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定位。基于达州现代产业集群和生产要素优势,将综试区建设融入“制造强市”战略,按照一地一特色原则,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外贸转型升级,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赋能示范中心。
(三)发展目标。
到2024年底,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不少于2个,累计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主体不少于200家,力争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年交易额超20亿元。到2026年底,全市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不少于5个,扶持跨境物流、海外仓、保税仓、展示店等项目不少于5个,累计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主体不少于500家,从事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达到4000人,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跨境电商专业不少于2个,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年交易额超40亿元。
(四)功能布局。
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构建“一核两区多极”的功能布局。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开放平台申建,建设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聚集核心区。借助通川区、达川区的人流、物流优势,建设跨境电商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跨境电商孵化园等,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区。结合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开江县和东部经开区产业特点和外贸基础,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赋能示范园区,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增长极。
二、重点任务
(五)搭建三大平台。
1.打造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有的跨境电商通关、出口退税等服务功能,建设中国(达州)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服平台),为各类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市场主体提供集通关、物流、退(免)税、支付、融资、风控、人才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引进第三方交易、外贸综合服务、综合供应链等企业,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公服平台与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并推送跨境电商申报等实时业务数据,促进实时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推进通关全程无纸化,提高通关效率。
2.建设线下产业园区平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完善第三方平台、代运营、设计、创意、推广、摄影、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外贸服务等配套产业,提升跨境电商产业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传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品、自主品牌走向世界。
3.搭建跨境电商研究平台。与四川文理学院共建中国(达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产业研究院,市、校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围绕跨境电商政策研究、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物流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定期发布一批高质量创新研究成果;承接跨境电商领域的创业沙龙、业务培训等活动。
(六)实施三大工程。
1.主体培育工程。
招大引强扩大增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赴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跨境电商发展交流会,宣传推介达州综试区特色亮点,吸引跨境电商平台、主体经营者、服务型企业在达州设立总部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吸引全国各地的达州籍跨境电商创业者布局达州市场。
扶持企业优化存量。深度挖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外贸潜力,重点引导磷硫化工、玄武岩纤维、微玻纤新材料、电子信息、轻纺服饰、竹编手工艺产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垂直市场,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积极培育本土贸易型跨境电商企业。
强化功能平台支撑。借助达州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组织跨境电商行业交流,加强跨境电商服务企业与生产型企业资源对接,充分链接市场与产品,激发跨境电商主体活力。
2.产业带出海工程。
能源化工产业带出海。鼓励磷酸二铵等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完善国际营销和服务体系,以境外设点、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鼓励锂钾产业抢抓达州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的契机,大力引进外向型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新材料产业带出海。依托四川宣汉普光经开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材料),发挥全国最大的超细玻璃纤维棉生产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将跨境电商融入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产品向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出海。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独立站,打通跨境出口渠道。支持“醪糟”“白茶”“灯影牛肉”“橄榄油”“黄花”等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健全外向型产业链,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创新开发产品,助力达州美味“飘香”海外。
电子信息产业带出海。依托达州高新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开江光电产业园等平台,打造产销一体的跨境电商进出口示范基地,鼓励充电器、充电桩、便携式储能电源等产品形成自主品牌。
智能制造产业带出海。发挥达州汽摩配件以及橡胶油管、绝缘材料、智能家具及体育用品等产品的竞争优势,支持建立垂直型平台和独立站,打造跨境电商自主品牌,增强产品国际影响力,提高品牌出海利润率和抗风险能力。
纺织服饰产业带出海。依托渠县经开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开江外向型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打造集服装设计、加工、交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导服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延长苎麻产业链,持续开发下游产品,丰富产品结构,开拓海外市场。
3.新模式培育工程。
培育跨境直播电商。加大化妆品、宠物用品、母婴用品、酒水等产品进口力度,支持“保税仓直播”“社交电商”等模式发展。借助知名跨境直播、短视频平台,鼓励各类主体跨境直播、发布视频,实现不同语种的主播向世界展示销售达州好物。
开设跨境线上到线下(O2O)体验店。积极开展“保税+实体新零售”业务创新,重点在通川区、达川区等地的主要商圈开设跨境电商O2O体验店,提供跨境商品线下展示体验、线上下单快速配送服务,提升城市消费品位,增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活力。
培育跨境工厂对消费者(M2C)新模式。以“数字技术+跨境电商”为依托,大力推进M2C模式发展,促进制造企业主动适应订单碎片化特点,为境外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小众化产品,助力制造企业实现柔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七)做实三大支撑。
1.强化人才培育。
促进高端人才加快集聚。通过“达人计划”“达人英才计划”,大力引进兼具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电子商务、跨境营销特长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加快集聚国际高端人才,打造跨境电商人才服务生态圈。
设置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支持达州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教学主体与具有成熟跨境电商产业运营经验的主体合作,共同为达州跨境电商行业培育技能型、实用型、服务型人才,鼓励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学生到本地企业实习就业。
实施跨境电商培训计划。开展跨境电商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政府管理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支持常态化开展企业跨境电商培训活动,在电子商务培训班设置跨境电商专题课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跨境电商业务能力。鼓励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凝聚更多思想共识,提高人才素养和创新能力。
2.创新金融服务。
深化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集中办理跨境外汇支付和结售汇业务,在综合考虑业务需求、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货物贸易单笔金额上限。拓展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范围,涵盖进出口以及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形态。
开展个人贸易外汇管理创新。从事跨境电商的境内个人,可通过个人外汇账户办理跨境电商外汇结算。境内个人办理跨境电商项下结售汇,提供有交易额的证明材料或交易电子信息的,不占用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
发展跨境电商金融创新业务。在达州公服平台嵌入供应链金融服务功能模块,为跨境电商提供结算、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鼓励开展订单融资、仓单质押、保险理财等一站式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与海关、税务部门进行数据链接,开展跨境贷、税务贷等贷款业务。
3.优化物流体系。
构建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通道。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进程,争取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推进达州与成都青白江、重庆团结村铁路枢纽和新田港、果园港、舟山港、防城港等港口合作,共享班列舱位、线路、平台等资源,构建铁水联运新格局。做优做强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加快开行四川北上公铁联运班列,常态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老班列和中欧班列,构建以东出、北上为重点,南下、西进为补充的“四向”国际通道。
探索共建共享海外仓模式。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达州商品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引导企业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建设海外仓,发挥进出口双向通道优势。探索与成都、重庆、舟山等城市建立海外仓共建共享机制。依托达州已有海外仓,建设达州商品海外展示展销中心。
(八)推广四大模式。
1.推广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模式(海关监管代码9710)。
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采取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模式报关,规范发展清单模式,便捷申报渠道,减少企业的出口环节和手续,降低通关成本,做大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业务规模。
2.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海关监管代码9810)。
做大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规模,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口退税监管服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完善查验体系,简化跨境电商货物转关流程。
3.推广保税跨境贸易电商模式(海关监管代码1210)。
加快推动达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支持与成都、南充等周边城市合作,开展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补齐跨境电商进口短板。
4.推广跨境贸易电商模式(海关监管代码9610)。
提高跨境电商邮件和商业快递通关服务能力,探索“9610+海铁联运”“9610+国际邮路”出口等模式,做大做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
(九)完善六大体系。
1.完善信息共享体系。
建设备案企业信息共享库和商品溯源数据库,实现“一次备案、多主体共享、全流程使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认,为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2.完善税务服务体系。
落实国家关于跨境电商综试区相关进出口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货物,可按规定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依托公服平台,优化退(免)税办理流程,及时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增值税、消费税无票免税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降低出口企业成本。
3.完善智慧物流体系。
依托公服平台,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逐步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可验可测可控。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拓展国际物流服务,形成衔接顺畅、功能齐全的跨境物流分拨配送和运营服务体系。
4.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综合多方信用基础数据,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系统、信用监管系统、信用负面清单系统等“一库三系统”,记录和积累跨境电商企业、平台企业、物流企业及其他综合服务企业基础数据,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体系。
5.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以申报清单、平台数据为依据,以市场主体全样本调查为基础,以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情况、部门数据和抽样调查为补充的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发布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经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6.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基于大数据分析,对跨境电商关键环节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和评估,有效防控非真实贸易洗钱的违法风险,数据存储、支付交易、网络安全的技术风险,以及产品食品安全、贸易摩擦、主体信用的交易风险。
三、保障措施
(十)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推动中国(达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工作机制,设立跨境电商工作专班,专班日常工作由达州市商务局承担,各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明确1名工作人员,根据综试区发展建设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参与专班业务工作。
(十一)政策支持。达州市人民政府出台支持达州综试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公服平台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功能园区运营、海外仓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争创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鼓励各县(市、区)出台扶持政策,对跨境电商园区和项目建设、业务运营给予支持。
(十二)资金保障。达州市级层面要统筹上级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达州综试区前期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后续园区发展、主体培育、项目孵化等工作。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试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跨境电商企业融资孵化。
(十三)评估总结。跨境电商工作专班强化对跨境电商工作的考核激励,及时跟踪分析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总结经验,开展综合评估,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及时宣传综试区建设的亮点和成效,营造跨境电商发展浓厚氛围,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质效。
来源:招商网络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的七条措施》的通知
2021-04-29达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规定
2021-01-06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厂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0-12-3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
2017-12-22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达州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2017-10-26关于开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
2017-10-01